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复杂的世界,成长需要一套更可靠的逻辑

IDG资本 2023-03-25
 IDG君写在前面:

人生的成长是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你会面临着两重变量,一个是外在的世界,另一个则是自己。
 
自己这个变量会更难以捉摸,如同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叶子一样,个人的性情和品格千差万别,生活的际遇与环境也截然不同。但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依据着惯性,在某种相似的路径下成长。
 
从现实来讲,这是无可厚非的,社会不可能为每个人都给出一套解决方案,遵循着“经验”也确实能为我们破解很多基础性问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世界的复杂性和个人的复杂性不断碰撞和交合,现有能力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时,就会产生失衡,这时候成长就需要一套更可靠的逻辑了。
 
在《非线性成长》这部书里,作者黄有璨用自身的经验和身边的例子发现了一个真相,那就是世界是非线性的,而个人的发展遵循着一条“非线性成长”的路径,他将其分为“技能培养”“提升商业认知与系统思考能力”和“心性成长”三大阶段,并用可视化的坐标轴呈现出来。
 
这是一种教你如何对抗未来不确定性的独特心法。创业途中,职场路上,总是充满了山重水复和云遮雾绕,只有在认知上彻底扫清一切障碍,才能奔向柳暗花明的蜕变之路。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成大器者,要经过几次修炼?》
内容摘自《非线性成长》黄有璨著
 
结合过去十几年的所见所闻,笔者认为,一个成年人的“成长”,也许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成长阶段: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并学会依靠规则去赢得基本竞争。
 
第二个成长阶段:如何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
 
第三个成长阶段:如何在看到更大的世界后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赢得更大的荣耀和认可,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非线性世界与S型曲线
 
毫无疑问,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变化越发剧烈、越来越不能用简单的线性法则来看待的“非线性世界”。
           
当我们进入任何一个岗位,或者在一家公司内谋求发展时,要么,我们的成长可能是无序、杂乱和缓慢的;要么,如果发展较为顺利,我们个人的成长基本都会按照“S型曲线”,被划分为3个阶段。
 
1. 初生牛犊的摸索期
 
这个阶段的你,因为刚刚进入新的竞争环境,对这个环境的规则、基本情况等都还不熟悉,也没有做好准备在该环境下面对激烈的竞争。
 
因此,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摸索和试错,也需要在一些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基本认知,检验自己在新环境下的实力和竞争力是否足够。
 
这个阶段,你可能不会有什么显著的工作成绩。
 
2. 快速成长的原始积累期
 
在这一阶段里,你对于新竞争环境下的一些规则和情况已有较为充分的了解,也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微小的业绩,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一些基本的自信。
 
于是,接下来你必须做好准备,让自己不断到竞争更加激烈、压力更大的一线战场上,在竞争中不断突破边界、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你才能让自己进入快车道,获得足够快速的成长。

3. 遇到瓶颈的成熟衰退期
 
到了这一阶段后,你在某一领域内可能积累了不错的成绩,竞争力也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于是,你可寻求的挑战在该环境下变得越来越少,你的成长速度开始逐渐放缓。
 

  

这也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我们所处的成长赛道本身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该怎么办?

作者分享了第二曲线。
 
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型曲线”,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曲线”。
 
汉迪在《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中所提到的,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任何一个个体或组织想要追求长期持续的成长和发展,都一定会面对和经历属于自己的“第二曲线”,甚至是第三、第四曲线,在多条成长曲线之间跨过“非连续性”的鸿沟。 

一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内的成长与蜕变,乃至最终通关,很可能是由两条“一级成长曲线”与N条“次级成长曲线”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
 
两条“一级成长曲线”,每一条都代表了你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大阶段,或者说是一类操作系统,每一类操作系统都会有自己的成长上限。
 

两条“一级成长曲线”
 
1.技能曲线:升级捡装备,越多越好
 
第一条“一级成长曲线”,作者称之为“技能曲线”。
 
任何一个个体在进入职场这个游戏后,必然存在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你掌握的技能越多,会相应地越有竞争力。
 
如果你已经工作多年,回顾自己初入职场时的经历和状态,你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在职场的头几年里,都会疯狂地学习和补充各种技能,例如做好PPT,用好Excel,写好文案,做好项目管理等等。
 
在这个阶段里,如果你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够多或不够扎实,可能会导致你失去竞争力。
 
那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当你新进入一个行业后,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尽快建立起几项自己在这个行业内的核心技能,它们可以成为你在这个行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石,甚至是将来你在行业内的安身立命之本;
 
第二,当你有了一、两项足以安身立命的核心技能之后,为了带动自己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参与或负责一些可能涉及多部门协作的复杂项目的推进落地。 
           
比如,笔者在2009年底经历了一个这一阶段工作的小转折点:当时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场大规模线下活动(参与人数为数百人)从策划到落地的全过程。
 
这是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涉及N个部门复杂项目的推进和落地。
 
它最大的挑战在于:需要调动跨越5个部门以上的数十个人一起做好整个活动,而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在这个活动之外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且很多人的职级都较高。
 
最终,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做得很成功。
 
在这次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作者得到了几个关键收获:
 
第一,收获了极强的自信心,找到了那种强烈的“你一定要对产出负责”的感觉:一件事,只要交到手里,且认为它是可行的,不管面对的人是明星大腕还是级别高好几个台阶的老大,一定能想方设法达成不错的效果。
 
第二,除了一个人单打独斗,对于如何组织和调动一个团队面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有了更加实际的体验和感受。
 
第三,接触到很多此前本职工作中接触不到的工作内容和信息。这个过程中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有了更多具体的了解,这成为另一种学习成长的助推力。
 
但是,纵使个体战斗力和执行力已经比较出色,但当一个人走到团队管理者的位置上,继续提升个体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已经无法帮助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时,我的第二条“一级成长曲线”随之开启。
 
2.商业认知/系统思考成长曲线:去做一个专家或操盘手
 
第二条一级成长曲线,称之为“商业认知/系统思考成长曲线”。
 
在技能曲线层面的成长,指向的是让你“如何把一件事做好做对”,那么在商业认知/系统思考层面上的成长,最终指向的就是“如何才能更多地去做‘对’的事”,让自己在出发时就有了更大的胜算。
 
但前提是只有你在技能曲线下进入一个高位,成为Top20%的选手,才能拿到第二条“一级成长曲线”的“入场券”。
 
这意味着你在技能曲线或是商业认知/系统思考成长曲线下的成长,背后一定是由至少一段或很多段具体的职业经历综合构成的。
 
当你的执行力已经足够强大——大到至少能够超过80%的人,又希望获得新的成长,你的战场将逐渐转移到“如何通过系统思考以制定更加犀利有效的竞争策略”方面来,你可以选择“专家”或者“商业操盘手”进入第二曲线。 

             
要做到这一点,你要逐渐构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系统思考能力,也要对一些基本商业规律有更深、更全面的认知。
 
最终,你需要知晓一个商业系统和其诸多子系统是如何运转、如何被驱动的——这既需要学习,也需要丰富的商业实践。
 
而在商业世界里,决定胜负的关键词,常常有两个,一是价值,二是效率。
 
一是始终关注价值,而非具体问题的执行路径、难度和过往经验。
 
微软小冰的首任产品经理赵帅曾讲过一个故事:早期,在行业里做聊天机器人的团队一点也不少,但大家做了一段时间后,都遇到一个问题,在跟人聊天时,机器人特别容易陷入“套路式聊天”,把天聊死。
 
但微软小冰的团队没有把思考的焦点放在“这件事有多难被解决”上,而是以“这件事的背后有多大价值,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为思考原点。
 
他们始终相信:如果让机器人拥有跟人长期进行互动、对话的能力,这背后蕴含着无比巨大的价值。
 
他们持续研究和努力,直到有一天,团队内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和发现:假如机器人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向人抛出一些新的话题,这场聊天就会变得有趣,从而无限地持续下去。
 
于是,他们开始在这个方向下尝试,又投入了几年的时间,最终把用户与机器人聊天交互的条目数提升了数十倍。
 
微软小冰2014年上线,到2018年,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记录——微软小冰与人类之间互动达到历史性的7151轮,不间断进行了29小时33分钟!

二则是始终思考和关注现有工作流程及业务链条中效率可以提升2倍以上的可能性和机会。
 
笔者举例称,有一家在线教育公司,互联网公司经常面临产品版本要定期上线的问题,且一个新版本的上线,需要提前做很多沟通,让运营、客服等部门做好配套工作。
 
不然就会出现那种产品上线了,用户跑来问,但团队自己人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窘境,非常影响内部的协作效率。
 
有一段时间,随着团队规模一直在增加,而同期产品版本和功能的发布也很频繁,如果每次上线都要开会或者单独发邮件说明的话,大家都很有压力,原有的协作沟通流程显然有些低效了。
 
就在这时,内部有一个研发团队的员工做了一件小事——开发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专门负责将要上线产品的新功能和版本通过邮件同步给所有人,并详细告知上线的具体内容。
 
这样一来,很多比较小的功能和版本,根本不用单独沟通和开会,也无须占用产品技术团队的时间精力把信息同步给大家。
 
以上,是两条一级成长曲线形成方法。事实上,在这两条曲线之外,还存在第三条曲线。 

               
第三条曲线——心性成长
 
第三条“一级成长曲线”,称为“心性成长曲线”。
 
心性成长曲线,是一条最为特别的曲线,也是一条非常漫长,甚至没有上限的曲线。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形成。
 
所谓“心性成长”,无非“心力”和“性格”的锤炼:你内心是否有某些自己恪守的原则和信念?这些原则和信念是如何形成的,有多坚固、强大和经得起推敲?它们又能支撑你应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你的自我认知有多清晰?

     

对一个人的长期成长而言,心性所起到的作用,是让你找到一个自己笃信的内在能量来源,使得你在应对许多极端挑战和压力、做出很多重要决策时,均可从中获得一些笃定的力量。

 
如果你的心性尚不足够强大,则你很难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果技能曲线和商业认知/系统思考成长曲线像显性的“外在武功招式”的话,那么“心性成长曲线”,则更像隐性的“内功心法”。
 
任何一个高手,若要持续往上攀爬,都必须内外兼修。 
       

   
心性成长曲线下的终极命题是: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角色,担负起怎样的责任,以及你目前的心性是否能够支撑你履行好这样的责任。
 
1.初级修炼:在大场面里身经百战
 
很简单——它只关乎你能够经受得住多大的压力,能够掌控住多大、多重要的场面。
 
比如,很多人第一次面对需要花出100万的预算,或谈下一笔数百万元的生意时,很可能内心焦虑、语无伦次;而另一些身经百战的高手,在一些至关重要的大局面前,显得越发冷静,举重若轻地就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然后深藏功与名。
 
针对第一类修炼采取的方式,也特别简单——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让自己面对更大的场面,承受更大的压力,做出更艰难重大的决策,并在每一次经历过类似的压力和场面后都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复盘,努力让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唯有真正亲历后,你才能自如面对。这是唯一的应对之道,全无捷径。
 
2.中级修炼:打碎自己,浴火重生
 
第二类修炼是相对深刻的。
 
它需要你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性,更好地胜任某个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往往当你在某个组织中身居高位,承担了某些重要的职责时出现。
 
当你在一个组织中身处高位或担负某种重要职责,则你与这个组织间是一种互相影响、彼此塑造的关系。
 
你当下的性格、心性可能影响一个组织的协同思考方式,而这个组织的发展和变化,又反过来对你提出许多要求。
 
所以,当你身为一个重要且有影响力的角色时,诸多“拷问”随着组织的发展扑面而来,由不得你想或者不想,你只能直面自己的内心,完成一些重要的蜕变。
 
类似的挑战和修炼,在一个创业者,或者一个组织的核心领导者、高管等角色上,最常出现。
其实一个组织的领导者的心性,可能是一种更加底层的操作系统。
 
很多伟大的企业家、领导者也许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他们原本处在某种心性状态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更大的责任和成就面前,他们感到了心性层面的巨大瓶颈。
 
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打碎自己,重塑自己的心性,以此重构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这样的心性层面的转变又让他们拥有更大的可能性和空间赢得更大的成就,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你可能也知道,万人景仰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经是一个“有点混蛋的少年天才”,他创办了苹果,却因为自己的独断专行把公司管理搞得一团糟,乃至最后被一手创办的公司扫地出门。
              
而此后,他蛰伏数年,痛定思痛,等到他第二次重返苹果时,可以自如地率领数万人进行创新和业务转型,一点点把这家公司从危机中拯救过来,最终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全世界最伟大、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他们都经历过前后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在前一阶段,他们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天才、创业者、发明者;而后一阶段,他们则成为一名伟大的企业家。
 
这背后,都经历过无数阵痛、反思和在某些残酷现实面前的内心博弈,以及或许不止一次的重要心性升级和转变。若没有这样的转变或是“底层操作系统”的自我升级,他们很可能无法带领企业到达更高的地方。
 
第二类修炼,就是如此不易与残酷。
 
有些时候,它需要你亲自把过去所依赖或珍视的东西敲碎,然后亲手完成对自己的重塑。
 
而重塑之后的那个样子,也许在很长时间内,你都不适应、不习惯和不喜欢。
 
3.终极修炼:重新为自己找到边界
 
第三类修炼则是更本质的。
 
你必须深刻地认识自己,也必须在变化不断、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到你自己的坚守。
 
《原则》一书的核心传递的是这样一个信息:在一个纷繁杂乱的世界中,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内心诸多坚韧而强大的信念,则我们在抵抗外界变化、诱惑和挑战时,将拥有更加恒定、可依赖的力量,也将感召并影响更多人一起同行。
 
但是,坚守自己的边界和原则十分困难,很可能你会为此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在我们刚刚认知和踏入这个世界时,总是在追求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
 
然而,在你真正阅尽千帆后,也许幡然醒悟,有很多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正确答案”,只有长期可依赖的答案。属于每一个人的长期可依赖的答案,也许正是你内心坚守的许多原则。
 
怎么才能拥有自己坚守的原则?这可能取决于3方面:
 
第一,你需要充分认识自己,深刻知道自己的喜好、弱点和诸多内在特质。
 
第二,你需要找到某些自己相信的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
 
第三,你需要依赖自己相信的规律去持续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内在特质和外部世界给予的诸多反馈,最终形成自己的长期信条与决策行动原则。 
      


这三点其实很像电影《一代宗师》里提到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对于整个外部世界的认知要想趋于稳定,前提是他见得足够多,经历了足够多的压力、冲突、两难决策和世俗成就之后形成的世界观,更经得起推敲,更趋于稳定。
 
笔者觉得,人活着,总是需要先能够打破边界,然后再找到边界。
 
前一个边界是外界给自己设定的限制和束缚,后一个边界,则指的是自己的能力、野心和欲望可及和应及的范畴。
 
打破前者,为的是找到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和可能性,打开眼界和格局。找到后者,为的是找到自己个人的局限和使命,获得谦卑、专注与平静。
 
结语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当你在这些不确定性来临时若缺乏某些应对方式,你会恐惧慌张、手足无措。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无序的,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即便他已经在一个系统中握有很大的权力也没用——这个世界轻易就可以摧毁他。
 
我们可以通过“系统思考+专业主义”和“内心坚守和热爱”来对抗不确定性。
 
向外看,付诸理性思考,发现这个不确定世界中的局部基本规律。通过系统思考和专业主义,让很多事情变得可控,让自己拥有依赖一些基本规律对复杂系统推演和预估的能力。
 
向内看,回归内在的信仰、热爱和坚持,让自己成为一个即便身处复杂环境,仍可保持内心稳定的能量体。一旦内心足够坚定强大,能量充盈,你将在内心深处获取“无论外面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稳定能量,从而天然拥有某种独特的确定性。
 
如帕斯卡所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DG资本立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非线性成长:不确定时代下的职业发展和商业通关策略》。




END



你还不能错过:


¹ IDG资本连盟对话安克创始人阳萌:在消费电子出海领域,如何做到第一?


²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³ IDG资本李骁军:科学研究的艺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